夫妻婚后一方欠的债务 离婚时另一方需要承担吗
来源:成都律师婚姻法援网 作者:陈元果律师 时间:2018-01-16
夫妻婚后一方欠的债务,离婚时另一方需要承担吗?机械适用法律并非是对法律的忠诚,只会破坏法律的正义价值,使人民丧失对法律的信仰。为此,成都婚姻法援网小编特将北京市一中院的二审判决结果转载,并希望这种“抗法”的春风吹遍全国!
【案例回顾】
夫妻婚后一方欠的债务,离婚时另一方需要承担吗?京华时报讯报9月23日曾报道的“男子去世引发35万借款谜案”有了终审结果。北京市一中院终审作出改判,35万元由去世男子的妻子单独偿还。
刘某因病去世后,其妻子郑某、儿子及父母继承了他的遗产。不久后,郑某的好友王某拿着两张借条找上门来,称刘某向她借了35万元治病。一审法院认可了借条的真实性,判决刘某妻子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给付王某欠款35万元;其他3名被告在继承刘某遗产范围内承担连带给付责任。 刘家人对借条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律师称,两张借条上只有郑某签字,而没有刘某的,应认定为郑某的个人借款,不是夫妻共同借款。刘某的父母及儿子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在借款人郑某与出借人王某均不否认借款事实的前提下,法院对事实本身的真实性亦不持异议。然而,由于债务的清偿可能涉及他人利益,法院必须对债务的性质进行审查确认。虽然涉案借条标注的时间是在郑某与刘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但是,并不是所有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一定是夫妻共同债务。在刘某的父母及儿子对借款的必要性以及花销去向质疑的情况下,就需要当事人进一步举证证明。
本案借款涉及现金给付,借款的花销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验证借款的必要性和性质。在刘某生前治病的医疗费凭证中存在大量银行卡支付的情况下,仅因为持有刘某看病治疗的相关票据,不能证明医疗费凭证中记载的支付主体是郑某,更不能证明郑某是以借款进行的支付。为此,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涉案借条所载的借款是夫妻共同债务,缺乏事实根据。二审法院最终判决由郑某个人偿还王某借款35万元。
【律师说法】
成都知名离婚律师陈元果:
夫妻婚后一方欠的债务,离婚时另一方需要承担吗?我国婚姻法解释二24条关于夫妻债务的规定存在严重缺陷,对此我在各种学术刊物和媒体中反复批评,并认为它是“国家一级法律错误”。目前越来越多的法官和学者也逐步认识24条的缺陷,尤其是各地法官出现了自觉抵制24条的“抗法”判决。北京市一中院的二审判决再次冲破24条羁绊,没有机械适用24条,而是用理性和正义回答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其判决很有价值,值得推广。
如何确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属于夫妻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呢?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意。如果夫妻有共同举债之合意,则不论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是否为夫妻共享,该债务均应视为共同债务。夫妻是否分享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尽管夫妻事先或事后均没有共同举债的合意,但该债务发生后,夫妻双方共同分享了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则同样应视其为共同债务。参照上述判断标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如购置共同生话用品所负债务;购买、装修共同居住的住房所负债务:为支付一方医疗费用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3)履行法定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4)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夫妻从事正当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从事体育活动等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5)夫妻共同从事生产、投资经营,也包括夫妻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利益归家庭共享的情形。
(6)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夫妻协商确定共同负担的债务,即使该债务带来的利益并非婚姻共享,也应纳入夫妻共同债务。
二、夫妻个人债务的认定
夫妻个人债务是指夫妻约定为个人负担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无关家庭共同生活时所产生的债务。下列债务可以认定为个人债务:
(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如夫妻一方为购置房屋等财产负担的债务,该房屋没有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
(2)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债务;
(3)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投资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4)遗嘱或赠与合同或者协议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合同而来的债务也应由接受遗嘱或赠与的一方单独承担,他方无清偿责任。
(5)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约定由一方负担的债务,夫妻双方将本属于共同债务,约定有一方负担的可以视为夫妻个人债务,但是这种约定不能当然的及与债权人,对债权人没有对抗效力,除非债权人事先知道或者事后追认该约定。
(6)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如赌博、吸毒、酗酒所负债务。
(7)其也依法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包括夫妻一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侵权行为所负的债务。
正确认识和理解夫妻共同债务与夫妻个人债务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夫妻债务的合理范围,既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确保家庭财产关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