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 正文

“离婚”不是失败是新生

来源:成都律师婚姻法援网 作者:陈元果律师 时间:2014-08-14

《离婚律师》编剧陈彤谈创作  

采访《离婚律师》的编剧陈彤,自然绕不过她对于情感、婚姻还有离婚的看法。作为国内最擅长写家庭情感剧的编剧之一,陈彤从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写作的感悟中体会颇多。“婚姻首先要相互尊重,这是第一位的。而一段婚姻的结束,我不认为是失败,我不喜欢这个词。一个婚姻出现问题,不好了,应该把它结束掉,这个是离婚。离婚是一个权利、自由,是解除一个不太好的一个关系,然后我们再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陈彤,高产情感作家。曾出版随笔集《当男人说想你的时候》《看破红尘爱红尘》《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等;短篇小说集《我们都是木头人》《镶在日子上的金边变成了钱》,长篇小说《我愿意》《男人底线》《风情万种》等。其以女性视角编剧的作品《马文的战争》、《一仆二主》、《说好不分手》、《新结婚时代》、《男人底线》等剧播出后,成为炙手可热的电视女编剧。

社会对于离婚态度更宽容

说起自己缘何踏上编剧之路,陈彤一再强调自己是半路出家,并非职业编剧,若不是因为一场大病,若没有遇见王海鸰,就没有今天的她。

陈彤曾是报社记者,后来因为生了一场病需要做化疗,就没有办法工作了,只能在家里呆着,而这一呆就是两年,期间,陈彤唯一的社交活动就是去医院看病,她一度觉得自己快抑郁了。医生建议她没事儿时可以写点东西,长一点的,投入时间能多一点的,算是治疗的一种手段。而恰恰就在这时,编剧王海鸰找到了她,让她跟着自己做电视剧。“我记得王老师当时找我的时候,我说我大概需要每隔两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她说没问题,三天给我写一集,60天两个月,正好写完了20集。”

陈彤认为,自己的从业经历决定了她的创作风格——不会是寻死觅活,更不会凄惨虐心,“这个故事不管多么悲欢离合,最后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欢快的,然后给人希望的调调,我把它理解为珍惜生命。”这也就不难解释从《新结婚时代》、《马文的战争》再到《一仆二主》、《离婚律师》等,沉重的话题之下总会拼命透出轻松的气息。

除了个人的经历决定其作品风格之外,整个社会对于“婚姻”、“离婚”的态度的转变,也让陈彤能够以一种更为放松和客观的笔触来创作,“大家对于婚姻的看法有一个转变,可能刚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把离婚这件事情当做一种耻辱,但现在可能对离婚的态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离婚是一个权利、自由,离婚只是解除一个不太好的关系,然后我们再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还有,以前一说离婚,觉得是特耻辱的事,特丢人,肯定犯错了,不犯错怎么离婚?这样给离婚的人很大压力。现在对离婚看法有了很大改变,可能是在一起不合适,离婚后两个人都能重新找到生活,宽容了。”

婚姻需要及时解决小问题

一部作品无疑是编剧思想和价值观的传达。陈彤说自己并不善于此类总结,但投资方宣传的“相信爱情、经营婚姻”恰合其意。

再聊到对“婚姻”这种自古以来都很难用几句话总结的东西,陈彤以自己用纱布包着的左手中指为例,做了个形象的解读,“这个手指最初是长个小倒刺、到现在不得不动手术了”。“我一直都没有接受采访、也没参加发布会都是因为我这个手的缘故。这个手特别像婚姻,刚开始特别小的一个小倒刺,后来倒刺破了,洗发液进去了,感染了。但是当时我不知道它感染了,第二天就肿了,然后肿得很小,没理它。第三天肿得很疼了,买了一个消毒液,到药店买点碘酒什么的抹一抹。第四天整个手就紫了,然后第五天去了望京医院,医生说你这个情况吃药没有用了,你得开刀了。我还不信,后来还吃了抗生素也没压住,直到整个手都肿得不能弯了,又去了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说得拔指甲了,我还是不信啊,又去协和,协和说你赶紧拔指甲,要是不拔指甲,再拖一拖可能要截肢,那我是想不到的。我又去积水潭医院,说要做手术……”

手指的命运前途未卜,但陈彤却从这次经历中对婚姻又有所感悟,“每个人可能都会有长小倒刺的经历,都不是什么大事。我觉得婚姻也是这样,我们今天吵了一架,不高兴,都是一个小倒刺,不会对我们造成致命的影响。但是为什么会对我造成致命的影响,大夫跟我说,第一,你身体太弱,抵抗力太差,你底子就比别人差。这就像婚姻,两个人的情感基础就不好。第二,就算情感基础不好,好比有一根倒刺,拿剪刀剪了,就完事了,要在还是小问题的时候处理掉。或者没剪其实也没有关系,你后来肿的时候去找医生,在三天之内把抗生素一吃,也不会有事儿,但又错过了那个时间。所以我觉得很多的婚姻,之所以到最后离婚,关系还不停地恶化,从对簿公堂到恨不得要截肢,要自杀、要跳楼,无所不用其极……其实就是,你每一次的处理,都错过了一个好的解决的方法。”

■尝试行业剧每次看到观点对立双方律师打得不可开交,你死我活时,我就想写一个离婚律师的戏。

从某种角度看,《离婚律师》的“跨界”难免让其接受专业的拷问。推而广之,被问及“行业剧不行业”的话题,陈彤直言没法评判这一现状,但同时以自己为例剖析了每个创作者既有擅长的,也有短板。

“我一直在写婚姻、爱情、家庭这方面的剧,从我第一部戏跟王海鸰老师写《新结婚时代》开始,到后来全部是这方面的剧。一方面是我的个人兴趣,另一方面,跟我的专业也有关系。我是伦理学专业硕士毕业,而婚姻、爱情、家庭是伦理的一大部分构成。我记得上大学时,恩格斯的《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我们学了一学期,其中的重点段落我当时都能背下来。所以我一直对婚姻、家庭、爱情这种东西有兴趣,我写剧又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编剧,所以我只会写我熟悉的、关心的、喜欢的。对于我来说,伦理是一门学科,我从来不认为伦理这门学科比法学低人一等;我也不认为写生活剧和感情剧的人比写行业剧低一等。”

至于缘何去触碰带有行业色彩的情感剧《离婚律师》,陈彤回忆说也是出于偶然,“有一次我去做一个节目,时间大概是2011年新《婚姻法》出台的时候,社会上一直在讨论,我还在博客上写了两篇文章,就因为这两篇文章,后来就被好多地方请去做节目。做节目的时候,每次都会看到观点对立双方律师打得不可开交,你死我活。后来,我就想写一个离婚律师的戏。”

■戏外也精彩

只要是演员出于对一部戏的爱,修改和调整往往是能为剧本加分的。

《离婚律师》自开拍之日起,戏外的各种争执就一度比戏里的唇枪舌剑更有爆点,其中就包括主演吴秀波和姚晨在剧本的修改上因为互相不服对方而闹出各种不和。而“演员改剧本”这一话题此前也因为宋丹丹和宋方金的口水战,而一度成为业界热点话题。不过,陈彤对此类现象却看得比较开。她认为,每个编剧都有弱点,弱点只能靠别人去弥补。只要是演员出于对一部戏的爱,修改和调整往往是能为剧本加分的。“我的剧本一直是喜欢的人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人特别不喜欢。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我的剧本一直以来有一个弱点,它是我到现在没有克服的,每次都是靠别人去弥补,就是动作性不强。”

陈彤当时在跟着王海鸰写《新结婚时代》的时候,王海鸰就曾说,“陈彤,你这个戏台词很精彩,但动作性不强,老是两个人在那儿说。”陈彤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动作性”,于是第二天在上交的剧本中写着:何建国(男主人公)一边吃饭,一边筷子掉到地上,他把筷子捡起来说……王老师问她为什么写这句话,陈彤的第一反应是,“你不是说动作性不强吗?”王海鸰无奈地解释说,不是这个意思,“‘动作性’不是说这个,是说不要光写文戏,还要有武戏,不能老靠台词推动情节。”陈彤深知,“动作性”是自己的一个天生短板。

这也是《离婚律师》中夏芳草(买红妹饰)婚礼上那段吴秀波和姚晨现场碰撞出的吻戏为什么给陈彤很大触动的原因,“他们之前已经唇枪舌剑二百多回了,导演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就问他们两个能不能再火爆一点,我就把它理解为,能不能台词再冲突一点,所以我就把台词写得更嘴尖牙利,两个人各不相让。后来他们在拍戏现场碰撞,加一场吻戏,一下就生动了。”

在陈彤看来,一个剧本几千场戏,有些地方写得不好、不完美是很正常的事儿,“一定要找到喜欢你这个剧本的演员,会给你这个地方增好多色,然后你的弱点会被他盖住。”(成都离婚律师摘自北京晨报)

                                                      


分享到: